Release time:2024-04-12 Author:FURUITANG PHARMACEUTICAL

医保关系病有所医,十分重要,医保的变动需要13亿多参保人员密切关注。4月11日,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。这是一场很重要的发布会,发布会上透露了5个医保好消息,跟大家的利益密切相关,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


医保基金累计结余3.4万亿元

现在基本医保的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,大家很关心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尤其是家底情况。这场发布会上公布了医保基金的家底:

从家底来看,2023年基金累计结余3.4万亿元。从收支情况来看,2023年基金总收入2.7万亿元,总支出2.2万亿元,当期结余5000亿元。

可以看到,医保基金收入大于支出,而且累计结余高达3万多亿,总体上是够用,而且家底够多,所以,这其实是一颗定心丸,让大家对于医保基金的运行更加放心了。

居民医保没有出现所谓的“退保潮”

一段时间以来,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的波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。随着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提高到380元,这让一些人感到压力增大。

发布会上,国家医保局透露一个重要的判断,从今年3月底的最新情况看,居民医保参保规模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,没有出现所谓的“退保潮”。

也就是说,虽然居民医保涨价了,但是参保人数并未出现大幅下降,这是一份兜底的风险保障,看来多数人还是十分明智的。数据显示,2023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.34亿人,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.71亿人,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.63亿人。

医保部门从未出台“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”等规定

看病就医是难免的,但是在看病就医过程中,有一些潜规则困扰着广大患者。比如,有的医院会规定单次住院不能超过15天,有的找“医保额度到了”的借口强行让患者出院、转院或自费住院,这些潜规则增加了患者的负担。

在发布会上,国家医保局对此正式回应,从没出台过类似规定,坚决反对并欢迎群众向当地医保部门举报,将对相应医疗机构予以严肃处理。

这一澄清不仅为广大患者扫除了疑虑,也体现了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行为的严格监管,为广大患者撑腰,这无疑是对患者权益的有力保障。



今年将增加3-5种门诊慢特病病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

跨省异地就医目前随着人员流动是日益频繁的,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工作,包括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的直接结算,受益人群也是不断扩大的。

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住院跨省直接结算人次突破千万,达到1125.48万人次,比2022年增加557万人次,增长近1倍。门诊跨省直接结算人次突破1亿。

另外,发布会上还公布了一个重要好消息,进一步扩大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,增加3~5种覆盖人群多、药物治疗为主、待遇差异小的门诊慢特病病种,让更多的门诊慢特病患者能享受异地直接结算。

目前,糖尿病、高血压等5种门诊慢特病已经覆盖大部分患者群体和费用,增加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,也让更多患者受益,因为就能避免患者自己垫资和跑腿报销的麻烦了,增加便利,减少成本。

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范围大大扩大

医保支付方式正在改革中,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。怎么改革?简单来说就是之前是按照项目付费,改革后就是按病种付费。

这里有一个专业的叫法叫做DRG/DIP支付方式改革。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,到2023年底,全国超九成统筹地区已经开展DRG/DIP支付方式改革,改革地区住院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占比下降到四分之一左右。

改革对于患者来说直接利好就是降低就医负担。DRG/DIP付费后,一些地区患者次均医疗费用、住院时间、个人负担部分明显降低。

以上就是有关医保的5个好消息,欢迎转给更多人了解。


来源:今日头条 思之想之。